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 要:英语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作为新版课标的重要要求维度,是初中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核心素养和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实现路径。但是就当前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整体状况来看,普遍出现英语阅读畏难心理、阅读自我组织能力薄弱、英语阅读联想迁移较少等问题,为此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对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导向作用,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构思和布局、利用导图联想丰富词汇和句型来具体破解当前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有效培养中所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阅读;思维品质;有效培养
一、 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作为20世纪60年代有效借助图形内涵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实现了特定知识结构视觉化构建的可能,把思维逻辑与形象思维进行了有效结合,兼顾了左右脑的协调开发,究其背后有着深刻与系统的理论基础,而就具体来看关于在英语思维品质培养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一) 图式理论对英语思维内容扩展与框架建构的积正向引导
思维导图里面所蕴含的图式理论包括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具体在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中主要表现为借助一定的基本框架体系下对英语思维的某个具体主题进行细化,并经过内容体系的不断深化将图式不断的细化与完善,从而使得思维的内容不断优化,尤其是关于具体细节的描述上,借助于语言图式的特点可以适当的激发学生大脑中的相关素材,让学生“有机地联系头脑中存储的材料和思维任务所需的材料,并做出相应的筛选和重组”,以此实现思维的正向发散。
(二) 脑科学理论对英语思维所需要素材及词汇量的发散激发
脑科学理论认为大脑就像树干一样不断的分散和发芽,而每个节点上都有其特殊的价值点,并且围绕着每个部分系统的分为思维逻辑和形象逻辑。就具体的英语阅读素养能力来看,绝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简单的逻辑思维开发或者是形象思维开发,而是一个系统双向的运作,在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进行英语阅读时,既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本身的内容从逻辑上进行构思,也要求学生尽量形象化所要阅读的具体细节,尽可能的实现不断的发散与筛选,不断的激发大脑的活力,在“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语言、推理、分析以及右脑的图画、想象、创造等功能”过程中实现全面性的发散。
二、 思维导图在提升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具体选择策略
将思维导图的具体实践方法运用于初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合理性与价值。初中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认知还是在素材积累上都有一定的基础,要想很好的开发其思维关键在于合适的方法与工具,而思维导图则是很好的选择,就在具体的实践上,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一)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构思和思维架构的布局
针对很多学生所反映的英语阅读难,记不住与读不懂的情况,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图式理论作为着眼点,在学生拿到一个英语阅读章节专题时,进行一种画面感的营造,尤其是遵循着一定思维逻辑将每一个主题进行逻辑上的拆分。可以借助于“第一步确立主题,运用导图,架起主干,理清思路;第二步添枝增叶,扩充内容,完成细节;第三步循序渐进,将图文转化为高质量的文章”的步骤进行框架的布局。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相关主题的绘画转化,然后就主题的描述进行主要关键词的标写,当标注完基本逻辑关键词时,可以选择进行串联,使得相关的关键词形成一种合理的顺序,由此,对具体文章的基本框架理解就形成了。在基本的框架与布局形成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整个文章深度理解情况进行检查,鉴于很多学生所出现的思维结构混乱,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逻辑上存在不明的情况下就开始识记,所以再具体的检查时候要遵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思路去检查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框架合理性。如以牛津版译林版8年级下Unit 7中的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为例,本课Reading文本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是一篇采访,是Amy和一名ORBIS医生的对话,在阅读时,教师提醒学生先观察插图,并将ORBIS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利用ORBIS的工作内容作为线索,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这一系列问题链时不仅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文本内容,更加需要逻辑地判断和推理作者观点与意图,于是思维的逻辑性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再例如“a good mood”可以作为一种的一个相对重点进行细节描述,从而使得阅读理解以合理的逻辑架构下又有次重点,从而显得文章整体思考上的饱满。
(二) 利用导图联想丰富对文章阅读过程中的词汇感知和句型把握
在有效借助于思维导图具体做框架的构建和逻辑理顺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对文章每个议题进行细节性描述,而每个主题所描述的方式有很多种,能否在大脑中准确而又生动的理解每个关键性的词汇则显得非常必要。为此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所具有的联想特点和发散思维特点进行内容的深度把握。在对词汇和句型的整体把握时候,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对每个词汇与句型的理解绝不能断章取义,而要紧紧围绕着导图所布局的主题逻辑开展。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有选择性的引导学生去多词汇多类型的描述和回答主要的英语主题和句子,讓学生去发现英语词汇背后魅力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趣味性,进而实现学生整体上的“阅读核心素养的清晰科学化,行文的思维方式和内容也更加多元,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的主旨”。就具体的例子来看,在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中一篇课后作业关于“New Zealand”的文章阅读时,很多同学从画面上可能只能捕捉到一些简单的关于“New Zealand”的主要信息,具体描述时,要求学生进一步的深化其中的内容,而相对来说就要求在词汇量和句型上进行丰富与转化,使得文章细节把握深度更有层次感,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中的某点进行深入,如从“weather/sports/city/places/animals/food”等多方面进行界定,然后就比如说具体的weather描述上除了写一年四季的天气外,可以深入的就如何在某个季节进行享受生活,就享受生活的修饰词汇选择上,既可以用如何“enjoy yourself”来体现“weather”,也可以选择“the felling in the weather”来体现“New Zealand”,从而使得学生在主体理解上不仅限于某一方面或者是某一点的理解,有效的避免因为理解深度不够或者是理解角度单一的情况。
三、 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科学化的学习工具,无论是对于教师有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还是学生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提升英语阅读核心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一种相对比较新型的教学工具,想让其有效的发挥其价值,要求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作为英语教师自身必须要转变传统背课文或者是背句子的阅读理解教学观念,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以思维导图为契机进行文章结构和句子细节的剖析,以此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此外,老师和学生也应意识到思维导图本身是有着科学系统的学习步骤和理论支撑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简单的框架拆解或者是简单联想,一定要遵从系统化的原则及方法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对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培养的影响力。为此,教师一定要积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想思考、能思考、会思考、要思考,让英语在学生思维发散中生花,而不仅仅停留在绘图和脑海阶段,要将可视化的导图,转化成精彩的内容表达与内容沟通”,从而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
参考文献:
HYPERLINK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BBD&filename=0007506314290999&v=MjcwMzBNOHp4VVNtRGQ5U0g3bjN4RTlmYnZuS3JpZlp1NXVGeWpuVXJmS0pWc1JWVjI3R2JhNEdOTE5xNDFNWk9JR0JS&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WEySnZ0YW1TK1hQS0c4b3c0NkhlRU5ucz0=$9A4hF 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 \\t “http://kns.cnki.net/KXReader/ blank”
[1]托尼·巴贊(著),李斯 (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2]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6-12.
[3]李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24):41-43.
[4]张明,李礼,汤利平.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5).
作者简介:马蕙玉,北京市,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