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漫谈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体育风尚封面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体育风尚》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论文鉴赏

漫谈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发布时间:2022-03-22 阅读数:495

摘 要:一直以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都存在只注重交际语言行为,而忽视交际非语言行为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英语交际表达的认识。事实上在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非语言行为具有更加真实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功能,其与语言行为一样,在英语交际中不可或缺,为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非语言行为交际教学做出相关阐述。

關键词:高中英语;英语交际;非语言行为

人类交际只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语言行为,另一种是非语言行为,其中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素,而非语言行为则是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跨文化交际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确保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一致性,才能避免出现产生歧义,实现更好的交流,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够强化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知识讲解是十分必要的。

一、 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概述

(一)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界定

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是指,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语言输出者或者对语言接受产生信息价值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既可以是人为自发生成,也可能是因环境刺激产生。从广义角度理解,非语言性行为是语言行为以外的一切行为,而从狭义的角度理解,非语言性行为是个人发出的,有可能在他人头脑中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加工行为。由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术学科的研究,它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的知识领域也比较多,如在心理学、文化交际学、社会语言学中,都有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但是大体上可以将非语言划分为两大类,即体态语言(面部表情、目光交流、身体接触)和场景语言(时间概念、空间取向)。

(二)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特点

非语言交际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许多非语言行为是多义的,主要是指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非语言行为具有不同的意思,甚至这些含义可能是相互对立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若是对非语言行为不够了解,容易出现误解或者歧义。二是非语言行为具有非结构性特点,与语言行为不同,非语言性行为并没有所谓的正式结构或者固定结构,绝大多数的非语言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表达,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规则可寻的。三是非语言行为具有连续性特点,语言行为持续时间有限,但是非语言行为则不然,如在见到多年不见的老友时,语言性的问候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仍然会保持这种激动的状态。

(三)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模式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都有属于自身模式规则,如语言行为规则其实就是语法的使用规则,有特定的模式结构,而非语言行为也是如此,其也有特定传递信息的符号,如通过表达者的面部表情(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肌肉)的配合,就可以传达出快乐、悲伤、恐惧、惊奇、困惑等多种情绪。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非语言交际行为也是有特定编码和解码过程的交流交际方式,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模式其实就是“信息发出者(编码)→非语言信号(解码)→信息接受者”。

二、 高中英语非语言行为交际教学

(一) 正确利用交际语境

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交际者的话语生成和理解很大程度是根据对环境的确认,因此在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也必须要在正确利用交际语境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而言,非语言语境包括交际场合、双方身份、彼此关系、文化背景几个方面,如交际之中双方的文化背景相同,那么使用的非语言行为则更容易被对方解码,反之若是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则容易在非语言解码中出现差异,从而造成双方理解认知的不平衡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若是想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利用交际语境,就要纵观语境的多种因素,同时要严防模式化或者只看表象,如若是语言交际内容因语境不同而变得模棱两可,此时的非语言行为则是情感或者情绪的真实表露,要善于把握这些因素。

(二) 正确理解非语言信号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在跨文化交际中,单依靠对语境的把握还是远远不够的,若是想要更好地应用非语言行为,还需要对非语言信号有深入的了解。上文之中笔者已经介绍过,非语言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表达,很多是处于习惯性的,因此若是想要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就需要对非语言性信号有深刻的把握。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之中,交际者会有意识地借助一些非语言行为,从而更好地将信息传递出去,这就使得交际之中语言行为相伴的非语言行为会出现多种形式,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非语言行为交际教学,教师可以将几种常见的非语言信号行为通过自身的动作表情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

(三) 避免文化产生冲突

非语言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辅助手段,与语言行为一样,非语言行为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文化特征,同时即使是同一民族地域,不同的阶层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若是使用不当,就很容造成交际中的冲突。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中国人在表示“吃饱了”这个含义时,会使用轻拍自己肚子这个非语言行为,而美国人在表达“吃饱了”这个含义时,会使用“一手放在自己的喉咙,手指伸开、手心向下”这个动作表示“食物已经到这了”,从而阐述吃饱了的含义,因此若是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不能理解双方这种文化的差异,往往就容易出现歧义的问题,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非语言行为交际教学,还应该从交际文化入手,以此进行深入的讲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素,而非语言行为则是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只有确保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做出更加有效的交流表达,从而避免文化交流冲突问题。因此在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对非语言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行为和非语言性行为相结合的话语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跨文化交际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萍.英语教学中的师生非语言交际行为[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6(6):108-111.

[2]郑鲁燕.试论英语课堂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J].青年文学家,2016(12):47.

[3]关家玲.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10):136-137.

[4]陈惜秋.浅析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2016(7):12.

作者简介:王莉,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编辑整理:体育风尚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