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 要:陶行知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与习惯。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己方面来讲的,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法;教学方式
一、 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可以提供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轻松,更敢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教师进行讨论,有助于发挥学生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课堂上,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教师在课堂过程中,要注意微笑,目光要注视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重视的,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
二、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符合他们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由儿歌《数青蛙》导入,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一直数到n只青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只数和眼睛只数及腿的条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得出:n只青蛙n张嘴,(n×2)只眼睛(n×4)条腿。用顺口的儿歌或贴近生活的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通过这些素材,学生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逐渐体会到数学的奥秘。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将抽象的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的概念,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教学效果好。
三、 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
学生学会“再创造”,是其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学生本人将已学会的知识再重新发现或创造出来。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这种“再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即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运用其自身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我曾听过一节《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课,口算36+28的得数时,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先算36加20等于56,再算56加8得64。有的先算30加20得50,再算6加8等于14,50加14等于64。有的算6加8等于14,再算30加20等于50,14加50等于64。有的看28接近30,就先用36加30得66,再用66减2等于64。有的把36当40算,40加28等于68,再用68减4等于64。还有的把36分成2和34,28加2得30,30加34等于64等方法。教师放手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体会再发现计算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自己的建构来学会计算,使口算教学不再停留在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采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倡算法多样化,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 动手操作,建构自主探究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建构自主探究的好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然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能不能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第一次操作:学生马上动手将平行四边形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移到右边。呈现学生不严谨的拼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用三角板量一量,发现斜了,从而确定了必须沿高剪下来。第二次操作:用好三角板,再次剪拼。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各部分有怎样的关系,从而初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三次操作:通过不同的转化方法引导学生验证推导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平行四边形底边再任意找一条高,沿高剪下来,看能否拼成长方形。试着推一推公式。平行四边形左右两条边上有高吗?能不能利用这些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的结论还在吗?试试看。最后一次操作:三角板摆在平行四边形上还有许多直角,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转化方法。(平移和旋转的方法)通过四次操作不仅使学生们自主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真正让知识“长出来”。通过拓展活动,充分發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信学生会找到新的方法。同时旋转的方法很好地渗透到下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学习中,为下两节课教师的不教做准备。
五、 实践应用,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教会学生养成注意观察身边的实物、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观点来观察或认识周围实物的习惯,让数学化的思维方式成为学生自身具备的能力,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可以联想到自己学会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思想运用到了生活中,生活中的事物也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比如,学会了分数后,让学生将相关的事物用分数表达出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后,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自己家卧室的面积。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等等。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敢于提出新的想法,使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探索,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孙捷,山东省青岛市,青岛桦川路小学。